首页

女寻主

时间:2025-05-28 19:27:06 作者:李强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浏览量:67245

  中新网东莞11月22日电 (记者 阮煜琳)2024世界服装大会2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开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大会上表示,中国服装在开放中服务全球发展,是中坚力量。中国服装年产量超700亿件,可为全球每人提供约8.75件衣服;2023年出口额达1650亿美元,占全球的31.64%。面对压力,2024年中国服装行业呈恢复性增长态势。1至9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比2023年同期回升9.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增速比2023年同期回升9.15个百分点。高性价比的中间品供应链、先进适用的装备技术,助力全球产业生态构建。中国服装发展在消除贫困、保障人权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推进者。

  孙瑞哲提出,以本次会议为契机,集众力、汇众智,以时尚力量推动践行三大全球倡议:一是坚持务实合作,推动产业繁荣;二是坚持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能级;三是坚持开放包容,构建共同价值。“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他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愿与全球伙伴同舟共济,共赴未来。

11月21日,2024世界服装大会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开幕。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摄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一直以来,两国不仅在服装行业紧密相连,也在时尚创意领域、文化、经济等层面都有着诸多合作。”法国高级定制和时尚联合会执行主席帕斯卡尔·莫兰(Pascal Morand)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法国高级定制和时尚联合会组织了巴黎时装周等大型活动,许多中国年轻品牌入选巴黎时装周日程,为服装行业沟通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新生代将占据市场主导,服装行业必须走出舒适区,适应新的经济模式,携手取得更大发展。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文聚在大会致辞中表示,纺织服装鞋帽产业作为东莞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支柱产业,铭刻着东莞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缩影。其中,虎门服装是中国服装产业首家品牌价值千亿级的区域品牌。未来,东莞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本届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办。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海外组织、专家学者、设计师、企业家约700人参会,以期交织出更加牢固的环球时尚伙伴关系。

  当日,第27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暨2024大湾区(虎门)时装周同期启幕。(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根治欠薪典型案例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生产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转方式、调结构、提品质,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黎巴嫩南部多地遭以色列袭击

“我在义诊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高海拔地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百姓生小病大多能在当地治疗,大病能在地区医院治疗,就医时大部分病种可以刷医保卡,即使住院,花费也不多。”扎西顿珠介绍说,“对农牧区群众来说,‘看不起病、看不好病’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以强大的基层医疗团队和配套的硬件医疗设施为基础,让农牧民少花钱就能治好病。”

全国腰旗橄榄球冠军赛、全国青少年U系列冠军赛收官

为促进世界扫盲事业和全球教育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出资,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6年起,合作设立“孔子教育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完)

中非安全形势严峻 中使馆发布紧急安全提醒

第三是深耕细作“地里头的”。要持续整备产业用地不少于10000亩,其中6000亩用于整车第三工厂、核心零部件就地化和专精特新产业园,构筑起再造新广州、两洋南拓、两江东进、两轴南延,叠加番禺迸发点,在番禺铸造起“智造+智核”产业创新格局。

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思想纵横)

但由于造车周期长且想法难以保证长期一致,同时考虑到小米内部拥有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雷军表示,小米最后决定全资投入造车,全部风险自己扛。

相关资讯
国际锐评 | 美方代表为何说“‘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

答:学位法进一步完善了学位授予条件。一是规定基本要求。明确了学位申请人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强调应当达到相应的学业要求、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水平。二是突出分级分类。根据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级分别明确授予条件;按照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分别规定学位授予条件,进一步体现两类学位的区别与特点,其中学术学位突出学术研究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鼓励特色发展。考虑到我国学位授予单位类型、层次、办学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学位法在规定学位授予条件的同时,给予学位授予单位更多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治权,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单位学术评价标准,制定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学位授予具体标准。制定学位授予具体标准时,要根据本法规定的条件,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充分听取相关方面意见,履行学位授予单位内部决策程序后,公开发布实施。此外,学位法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对申请学位的境外个人,依照本法规定的学业要求、学术水平或专业水平等条件和相关程序授予相应学位。

热门资讯